「你坐了象腿椅,它會帶你到這頭大象到過的地方。」
小說《單車失竊記》中有一段關於象的第一人稱描寫,既憂傷又充滿詩意,非常動人。但在闔上小說後,歷經數年來時間的沖刷,殘留下的印象只剩二高村那如夢似幻的暗流潛水,和主角在夜晚老人市集的攤位上,打著手電筒翻貨時,隨手拉來借坐的「板凳」。
那不是一般的板凳,而是活生生的「大象的腳」。這畫面太超現實、太不可思議,第一次聽到就像釘子戶一樣牢牢住進心底。難以置信:人類真的會砍下高智慧生物的腳做成板凳嗎?
當年讀到這一頁時,過度震驚的我試著在有限的資料庫中,搜尋大象的確切尺寸,卻發現早已忘記上一回親眼見到象是什麼時候。體內殘餘的資訊量不比摸象的瞎子們多多少,不、親手觸摸過象的他們肯定比我了解得更多,不都說身體的記憶是忘不了的嗎?不管我再怎麼翻絞腦汁,浮現的淨是動物頻道裡不超出32吋螢幕的小小的象🐘
多年後重溫小說,少了初讀限定的衝擊,卻意外遇上神奇的巧合——臺北市立動物園42歲齡非洲象「美代」,於今晚逝世——手上正抱著書,身體還在緩慢消化文字描繪的那場戰役,用血灌溉的草原,揹負重物翻山越嶺,最後在昏沉中被推上船,從此告別故鄉那片海一樣的森林。
陸地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,不存在於這座小島的巨獸。今晚又有一堵高牆倒下了。
後來,我真的見到象腿椅了。
多年來沒見它開過幾次,某次碰巧路過,正門居然敞開,還拉出一小條人龍出來,我二話不說,趕緊拉著朋友加入隊伍。
傳統日式木造建築,正門鮮明的紅白藍塗漆,頗有中華民國美學的味道。室內仍維持原色,和式拉門、黝黑的木框是時間與生活的痕跡,家具擺設一如往昔,彷彿下一秒將軍就會從那扇門後面走出來。
打蠟後光滑晶亮的木地板上,放著數張雕花木椅、以及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紅沙發,牆邊多格木櫃的機關精巧,肯定也是職人手工打造。沒見過什麼好東西的我,此刻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,每樣東西都好像發著光,都閃耀著驚喜。
直到我看到那四張板凳。

孫立人將軍故居 (葉又嘉 攝影/Wikipedia)
半圓形辦公桌前,披著紅布,一不小心就會忽略的高度——的確就像板凳,第一時間大腦也是這麼判斷。但再多瞄兩眼,看見紅布下那粗細各異,滿覆白色刻痕的水泥粗胚,顏色是深淺不一的灰,接近地面處嵌著半月形的亮面物體。
「這該不會是象腿椅吧!」我笑著對一旁的朋友說。
他走向前,找到灰板凳上的解說牌:「欸、這上面說是象腿椅耶。」
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生命的重量,當下兩個人站在那四張「椅子」前,一時間說不出話來。我陷入根本認知上的混亂,無法劃分眼前立著的到底是家具、還是屍體的一部分。把標本做成椅子沒有道德上的瑕疵嗎?
或許在那個混亂的、沒辦法好好愛一個人的時代,更不可能好好愛一隻獸吧。還是,這其實是「愛」的另一種表現?
短暫失語的我們,開始艱難地一句句找回故事中那群充滿靈性的象,也在貼滿整個房間的年表裡尋找孫立人將軍的過往。

林旺和孫立人(Source:公有領域)
留美高材生,具備現代化思維與作戰實力,帶兵嚴謹又視兵如親,深受部屬敬愛。二戰時以寡敵眾,屢創戰功,西方各國讚譽有加……讀到這裡,暗暗覺得不妙,站得太高、走得太前面,都是要吃苦頭的。
果然,戰爭好不容易平息,卻成了時任領導者的眼中釘,昔日隊友轉眼變成敵人。不知道當年馳騁沙場、滿懷抱負的將軍,在漫長的軟禁歲月中,都想些什麼呢?而眼前這一截截老樹頭般沉重乾枯的殘肢,又是屬於誰的呢?
古希臘史學家波里比奧 (Polybius) 說:「最具有教訓意義的事情莫過於回憶他人的災難。要學會如何莊嚴地忍受命運的變化,這是唯一的方法。」我藉著閱讀與實地走訪,試著學習如何莊嚴地忍受命運的變化,儘管依舊駑鈍,且進步緩慢。
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!
好的內容需要投注加倍的時間和精力,蘿蔔存活無法只靠陽光空氣水💦
邀請你認養一畝蘿蔔田,支持蘿蔔在創作之路成長茁壯🌱